这事得重新开始讲起。
386时代,界面多为字符型,图形加速依赖CPU,视频处理更是无从谈起。
486、586时代,图形界面流行起来。由于CPU运行图形速度慢,显卡逐渐普及。
没错,显卡最初用于2D加速,后来才发展为3D加速。
有了显卡可以显示图片后,人们自然想播放视频。但未经压缩的视频会占用当时电脑无法承受的空间。
于是,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应运而生,MPEG-1标准问世,当时流行的光盘格式是VCD。
要解压才能查看压缩内容,但当时CPU性能不足,连320×240的画面都难以流畅解压。
为此,专门用于MPEG-1解压的解压卡应运而生。

此时,出现了硬解与软解的概念。
所谓硬解,就是插入一块解压卡硬件。
软解即不使用解压卡进行解码。
不久后,显卡开始集成MPEG-1解压电路。
CPU针对视频解压新增了指令集,例如奔腾MMX已可软件解码VCD视频格式。
当时没有解压卡了,习惯性地将显卡集成解码模块称为硬解。
后来,DVD采用MPEG2格式取代MPEG1,显卡升级解码模块,导致MPEG2解压卡未能流行。
后来出现了H.264和H.265,它们的解码单元已直接集成在显卡中。
GPU通用计算用于视频解码不同,严格来讲,它仍属于软件解码。